海南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海南省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要點的通知,明確在瓊海、萬寧推進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探索建設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建立社會誠信檔案,將環境違法信息記入社會誠信檔案,列入“黑名單”,並在開展企業和企業負責人“評先評優”時實行一票否決。
通知要求,我省要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力爭全省建成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42家,推進完成120公頃老舊低產池塘的標準化改造。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新增無公害瓜菜基地面積2萬畝,測土配方施肥推廣面積600萬畝。爭取將部分重點生態旅遊景區和線路納入國家生態旅遊規劃中。環保袋
引導發展生態工業。加快重點工業園區生態化改造步伐,推進工業園區循環經濟試點示範、推行清潔生產、深化資源綜合利用。積極推進各類工業園區創建生態工業園區,重點推進洋浦經濟開發區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提升昌江循環工業園區創建水平。
打造一批城市森林公園、城郊濕地公園,推進海防林恢複工程和天然林保護工程,完成造林面積15萬畝。大力推進公路生態綠化改造。科學編制和分步實施各市縣橡膠林和漿紙林采伐更新計劃,爭取全省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2%。推進中小河流生態修複和水土流失治理,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3.5萬畝(90平方千米)。建設東方市西湖濕地、昌江縣南雅等水上公園。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複治理工作。積極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和“礦山複綠”工作,使礦山的地質環境生態得到恢複、景觀得到美化。加強鄉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生態保護。新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00處,解決15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繼續開展綠色崛起統計指標體系研究及測算,深入開展資源產出率調查制度研究,建立完善循環經濟統計評價體系,進一步研究完善將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等相關指標納入考核。完善生態文明建設考核制度,將生態文明建設重點工作,納入市縣主要領導任期考核內容。修改完善《海南省生態文明建設考核辦法》,探索研究將生態紅線保護成效納入生態文明建設考核內容。
重點支持建設藍天工程、清水工程、碧海工程、土壤汙染防治工程、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工程、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工業產業生態化改造工程、三沙生態環保工程和環境保護能力建設工程等十大生態環保工程。研究出臺優惠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投入經濟效益比較好的生態產業和生態文化項目。
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發布重點監管對象名錄,定期公開曝光一批重大環境違法企業。建立社會誠信檔案,將環境違法信息記入社會誠信檔案,列入“黑名單”,並在開展企業和企業負責人“評先評優”時實行一票否決。建立環境執法社會監督員制度。充分發揮“12369”環保舉報熱線和網絡平臺作用,鼓勵公眾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工作,邀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監督環境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