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袋與塑料袋“爭寵”

文藝表演,用情景劇表演不可降解塑料袋的危害;自制環保袋,家長和學生展示自己的創意;上街宣傳,教師帶領學生上街向路人免費發放環保袋,並在環保旗幟上簽字……近日,“中國夢·我的夢——你有夢想我有行動”公益活動走入新聞路小學,全校師生通過自己的方式杜絕白色汙染。公益活動由昆明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團市委、市婦聯、昆明報業傳媒集團共同主辦,昆明市農信社全程支持。新聞路小學是活動啟動的第9個公益項目。環保袋

上午9點30分左右,外面下著大雨,可新聞路小學的多媒體教室卻非常熱鬧,四年級三班的同學正在表演自編自導的情景劇,向學生、家長和教師講述不降解塑料袋的危害和環保袋的好處。“我們已經在地底睡了50多年了。”情景劇剛剛開始,幾名身穿不降解塑料袋“衣服”的同學袋走了出來說:“像我們這種不降解塑料袋,深埋在地下200年才會腐爛,而且會嚴重汙染環境。現在我們已經醒過來了,要出去危害環境了。”

場景變換,一位學生扮演的老奶奶一邊辛苦撿拾著隨處亂丟的塑料袋,一邊說:“我年紀越來越大,這些塑料袋什麽時候才能撿完啊!”這時,一群身披紅色彩帶的環保誌願者出場了,他們扶著老奶奶說:“我們將竭盡所能,上街宣傳環保袋,讓不降解塑料袋退出我們的生活。”最終,環保袋戰勝了不降解塑料袋,一群同學身穿環保袋制成的“衣服”,在舞臺上盡情地跳舞,歡樂……

環保情景劇是新聞路小學公益活動“袋”出精彩明天的內容之一。 新聞路小學黨支部書記張曙旭介紹,為國家級綠色學校,學校一直把環保教育植入學校日常教學。為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學校將六一兒童節活動並世界環境日一起開展文藝表演和上街宣傳活動,從而增強全校師生的環保意識,倡導在生活中多使用環保袋,“小手牽大手”減少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
  
文藝表演中,家長和學生展示了自己動手制作的環保袋,吸引了大家的眼光。一件自己不穿或穿小了的背心,用手縫合衣擺處,再在衣服上或班級、名字,一個簡易的環保袋就做好了。除用背心外,舊牛仔褲、牛仔裙都是縫制環保袋的好用具,一位同學在爸爸的幫助下,在自己的牛仔裙繡上小花,再用裙子的吊帶作為手提袋,頓時一個漂亮的牛仔環保袋“出爐”了。前來參加環保袋展示的家長說,用舊衣物來做布袋,不僅避免了浪費,實現循環利用,而且這些布袋又能彰顯學生的個性與時尚,一舉兩得。

家長和學生自己動手外,在公益活動主辦方和支持方的幫助下,新聞路小學訂制了500個可循環使用的環保紙袋和水彩筆。紙袋其中一面印上制定好的環保倡議書,如“拒絕塑料袋,使用環保袋”、“小手拉大手,共建綠色家園”等,另一面印制出評選獲獎的環保畫半成品,在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學生用水彩筆為環保畫上色。最後,一個個精美的自制環保畫紙袋就誕生了。其實早在公益活動前期,新聞路小學便開展了環保實踐活動—— 辨識環保袋。通過老師提問、觀看視頻、現場分辨等各式各樣的方式,學校讓師生逐步掌握環保袋知識,為此次公益活動打下了基礎。除展示自制環保袋外,家長和學生在文藝表演後,還主動在環保旗幟上簽字,表明自己將在生活中多使用環保袋,不使用不降解塑料袋。

學生上街宣傳,市民簽字倡環保。學校文藝表演熱火朝天,學校外的上街宣傳活動也如火如荼。“叔叔,你好!我們正在進行環保宣傳,請你在生活中多使用環保袋,減少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世界環境日當天,大觀商業城正大門口,湧現出一群活潑的身影,一群學生在臺上表演著節目,宣讀環保倡議書;一群學生則紛紛向路過的市民的宣傳環保袋。一旦市民同意或對宣傳內容感興趣,新聞路小學學生將免費贈送一個自制環保畫紙袋給市民,並引導市民在“袋”來精彩明天環保旗幟上簽字,呼籲更多的家庭、市民使用環保袋。

現場,學生與家長用舊衣服、舊褲子自制的環保袋,也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在環保旗幟上簽字陳煜說,一開始還以為是在義賣衣服。結果仔細觀察,才知道是學生和家長自制環保袋。回家後,自己也要教孩子自制環保袋。隨著市民的參與,環保旗幟上的簽字也越來越多,新聞路小學的公益活動取得良好的成效。新聞路小學老師胡亞贏說,公益活動前,學校就曾開展了一系列環保實踐活動,如讓學生組成采訪調查、問卷調查、商場統計等小組,進入大觀商業城宣傳環保袋和調查環保袋的使用情況。由於有前期宣傳,此次活動就更容易被市民接受,讓更多人了解環保袋、使用環保袋。

通過“袋”來精彩明天公益活動,新聞路學校還別具匠心地安排了多項綠色環保教育活動,如“綠色生命樹”環保口號宣傳、環保時裝走秀、學生環保書法比賽、學生環保繪畫比賽、環保倡議簽名等。張曙旭說,公益活動將讓學校教育擴展到家庭教育,最後發展為社會教育,讓更多人明白環保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