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袋(塑料袋)全面征費推行了一個月,雖然偶有商戶和顧客爭拗,整體過程就相當順利,市民接受程度高。這種減費意識值得進一步推進,而當局要推行垃圾征費等其他寓禁於征的環保政策時,尤須吸收膠袋征費的成功經驗,確保所訂的法例獲得社會廣泛支持。環境保護署昨首日執法,至下午5時為止,只發出了兩張定額罰款告票,每票2000大元。違例免費提供膠袋的商戶,往往是為免得失顧客,市民在光顧時,應該體諒商戶,不能只求自己方便而累人家被罰款。實際上,絕大部分市民相當明理合作。環保袋
膠袋征費得以成功推行,並非單靠立法強闖,而是訴諸市民的環保意識,再因應受影響人士憂慮的不便,作出調節,方便市民和商戶適應,盡量減少擾民,首先由容易監控的連鎖超市等大集團開始落實,待大家習慣自備購物袋後,再逐步推廣至所有商戶,並且省去商戶把征費上繳政府的麻煩,是耐性、努力加體諒的結果。
對市民來說,只要自備購物袋,就不必受征費影響。環保袋乘勢而起,當初更有時尚品牌推出獲特設計的環保袋,卷起搶購熱潮,一洗“老套”形象,社會要繼續下工夫,務使男女老幼都接受帶備環保袋是理所當然習以為常的行為。膠袋征費涵蓋環保袋,純粹從物料角度來看,環保袋比膠袋更不環保,原因是所用的不織布比膠袋更難自然分解。不織布袋之所以環保,是因為可以循環再用逾百次,不像大部分膠袋一用即棄,極為浪費。故此,市民使用環保袋,貴精不貴多。
可是,不少市民卻面對家中環保袋愈積愈多的煩惱,原因是法例只涵蓋零售和食肆外賣等商業層面,非牟利活動仍然可以向參加者免費派環保袋,一來方便參加者帶同紀念品和宣傳品“滿載而歸”,二來參加者日後循環再用這些印有機構標誌的環保袋上街,可以為機構宣傳,這現象連公共機構和區議員辦事處都屢見不鮮。
此外,部分零售商改用紙袋取代膠袋,有環保組織比較四月初和四月尾兩次巡查商戶的結果,發現使用紙袋者由百分之一增加至百分之四。有商戶免費派發紙袋,有商戶則收費。從分解功能來看,紙袋比膠袋進步,但增加用紙袋亦會耗費林木。
無論紙袋、環保袋、飯盒、飲品容器或其他包裝,仍然存在濫用的情況,社會還有極大空間推展容器減廢和簡約包裝。毋須等政府立法,商戶和消費者都有很多事可以做。例如:有連鎖咖啡店鼓勵顧客循環使用保暖咖啡杯,買咖啡可以享有折扣;有連鎖食品商推出紙盒月餅,比鐵盒月餅便宜,商戶和消費者都可以節省金錢,關鍵是要改變紙盒送禮不及鐵盒的觀念。
膠袋征費只是源頭減廢的一小部分,當局部署推行源頭減廢的各種措施,市民最有貼身感受的將是垃圾按量征費。有別與膠袋征費,大眾對於垃圾征費避無可避,市民可以買東西不要膠袋,卻不可能家中有垃圾而不丟。當局更須吸取膠袋征費的經驗,耐性協助市民適應,避免急於求成引起強烈反彈。